航運業信貸風險警報拉響
2013-04-24 16:52:50 來源: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航運業貸款風險劇增
長航鳳凰的困境無疑為銀行業敲響了警鐘。繼光伏、鋼貿等行業后,航運業貸款可能正在變成懸在商業銀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。
本報記者獲悉,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在銀監會系統內部會議講話中提到,截至今年3月末,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5243億元,同比增長20.7%,比年初增加339億元,不良率0.99%,比年初上升0.02個百分點。具體而言,大部分新增不良貸款集中在光伏、鋼貿、船舶等行業。而船舶行業外需不足和產能過剩矛盾仍然突出,中小船企停產和倒閉重組時有發生。
在此情況下,航運企業也面臨巨大資金壓力。以中海海盛(600896.SH)為例。截至去年底,其貨幣資金僅有1.16億元,而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共計近11億元,相當于貨幣資金的10倍。
寧波海運(600798.SH)和中昌海運(600242.SH)亦是如此。據公開資料,截至去年三季末,寧波海運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共計4.3億元左右,貨幣資金只有2.29億元。截至去年9月底,中昌海運短期借款為4.6億元,而貨幣資金僅有2.23億元。
而另一方面,資產負債率不斷攀高也困擾著航運企業。中海海盛2011年底的總資產為49.07億元,凈資產為20.29億元,資產負債率約56%.而到了去年底,資產負債率已超過70%.而中昌海運的資產負債率,則分別從2011年底的70%稍多,上升到2012年9月底的近90%.
“這是典型的借新還舊,說明企業的現金流狀況很糟糕,銀行貸款風險很大。”深圳某股份制銀行公司銀行部高層告訴本報記者,從去年以來,監管層就在提示船舶運輸業的信貸風險,目前各家銀行都在壓縮航運業的貸款規模。
公開數據顯示,銀行對交通運輸業的信貸,目前已全面收縮。截至2012年末,工商銀行交通運輸業的貸款占比,從2011年的20.2%下降到19.4%,建設銀行從11.43%下降到11.4%,只有農行交通運輸業的貸款占比從11.5%提升到11.6%,交行從12.86%降到12.34%,而股份制銀行也呈全面下降之勢。
“但問題是,如果經營得不到根本性改觀,一旦無法繼續融資,資金鏈就會斷裂,存量貸款仍然面臨風險。”前述深圳股份制銀行人士說。
奇怪的是,從已披露年報的12家上市銀行數據來看,船舶運輸業貸款尚未波及到銀行貸款質量。本報記者梳理發現,除興業、浦發、光大三家銀行交通運輸業的不良貸款分別上升了0.04、0.01、0.04個百分點外,工行、建行、農行、招行、中信、平安等六家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。
不過,上述數據只是交通運輸業信貸資產質量的整體狀況,而航運業的具體數據難覓蹤影。昨日,本報記者向數家銀行了解航運業不良貸款的情況,但均未得到回復。
而長航鳳凰能否逃過此劫,尚是未知數。3月13日,長航鳳凰曾表示,擬向浦發銀行、中信銀行等6家銀行合計申請約6.21億元的固定資產貸款或流動資金貸款。這一信息發布未久,貸款逾期就接踵而至。